加快塑造發展新優勢
——五論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四屆十一次全會精神
□ 本報評論員
改革添動力,開放促發展。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四屆十一次全會精神,實現我市“十四五”經濟社會發展目標,必須順應發展新形勢新要求,堅定不移走改革開放之路,全面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,推進重點領域改革,激發市場主體活力,構建立體全面開放新格局,持續優化營商環境,助力建設改革開放新高地,加快塑造發展新優勢。
加快塑造發展新優勢,改革是關鍵一招。近年來,我市堅持把改革作為推動發展的關鍵工作來抓,全市各項改革任務和改革試點積極有序推進,農業農村、國資國企、區域協調發展、城鄉治理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實效,但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仍然存在。當前,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和“啃硬骨頭”的攻堅期,必須以更大的勇氣和堅定的決心,堅定不移推進改革,沖破傳統思想觀念的束縛,攻克體制機制上的障礙,進一步解放思想,發展社會生產力,釋放和激發經濟發展活力,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。要著力推進重點領域改革,加快要素市場化改革、深化農業農村改革,深化財稅體制改革,深化金融體制改革,推動國資國企、區域協調發展、城鄉治理等領域改革任務落地落實,扎實抓好創建成德眉資同城化綜合試驗區、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等重點改革任務,使改革紅利及時轉化為發展動能。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,毫不動搖鼓勵、支持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,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。
加快塑造發展新優勢,開放是必由之路。如果說,作為典型的內陸地區,資陽20多年的發展離不開開放的話,那么,進入發展新階段,構建發展新格局,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,資陽就更加需要開放。應當看到,構建新發展格局,它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,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,只有堅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、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,更好地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、兩種資源,加快拓展發展新空間、不斷厚植發展新優勢、加強培育發展新動力,才能在發展中搶得先機、贏得主動。在這個意義上,開放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支撐和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條件,因此,必須樹立開放發展理念,始終高舉開放旗幟,堅定實施開放興市戰略,以更加開放的姿態、更加寬廣的胸懷、更加開闊的視野擴大高水平、多領域、全方位對外開放,深化與重點區域的合作協作,加快開放型經濟發展。要搶抓“一帶一路”等國家重大戰略機遇,構建立體全面開放新格局,將資陽建設成為成渝地區開放發展“會客廳”和投資洼地,加快建設中國(四川)自由貿易試驗區資陽協同改革先行區,共建國際交往中心、現代商務體驗區,提升開放合作水平。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,加快轉變政府職能,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構建親清政商關系。
站上新起點、改革再攻堅,開啟新征程、開放再出發。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市委的決策部署,堅持開放與改革相結合,以解放思想促進改革、以改革促進開放,進一步深化全面改革,實行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,推動改革與開放相互促進,引領和支撐“十四五”時期資陽高質量發展。(轉載《資陽日報》)